close

「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 

  

 

Sep 15, 2014 受理網路報名時間:9月15日~10月3日

(17:00止)

 

研討會時間:10月30、31日

研討會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

詳細議程請見本網站「議程表」

 

Sep 7, 2014 與會報名:9月15日~10月3日

  博物館雙年研討會屆滿十周年,第六屆以「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為題,探討博物館中的遺產議題。同時,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此慶祝臺灣博物館學前輩、建築和美學大家漢寶德教授八十大壽。
  本次研討會於十月卅、卅一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行,九月十五日至十月三日間受理網路報名。免報名費,預計錄取兩百五十位,十月十日公告結果。若報名人數超過錄取名額,主辦單位優先錄取與本次主題相關的博物館從業人員、大專院校相關領域師生、相關文教機構從業人員。
  本屆研討會共安排場兩演說。首日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Anthony Shelton主講,「糾結的機構:博物館作為文化產生器」,探討保存與創意理念之間應如何調和,並提出兩者對於未來博物館演進之廣泛意涵與貢獻潛能。第二天為國際博物館協會自然史博物館委員會主席Eric Dorfman主講,「誰擁有歷史?古埃及文物紅隼之多元詮釋觀點」,反省當代博物館展示上仍心照不宣地由策展人們的專業支配著既定的觀點與方式,儘管有實體物件的陳列展示,仍是將策展人的詮釋觀點傳遞予觀眾,而非提供客觀的事實陳述。
  本屆研討會計四十四篇論文發表,分為四大主題:保存的文化政治、無形文化遺產及其護衛、博物館化的遺產地景、社會連結與教育。除臺灣的博物館、文化資產、建築等學術界、實務界之先進、新血與會,另有韓國、中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英國發表者,提供本屆研討會不同文化脈絡的觀點。
  詳細資訊及報名,請見本會網站「議程表」、「報名資訊」。 

文章標籤
研討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暝牛 的頭像
青暝牛

木不識釘工房的私藏技藝庫

青暝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